一、 項目背景
由于各醫療機構所處的地區不同和各醫療機構所占有的醫療資源不同,導致了患者在就診時經常出現重復檢查、就診流程繁瑣和診斷質量參差不齊等問題。隨著醫院的不斷擴展、醫院之間信息交流的不斷增加、遠程會診的需求,以及社區醫療服務的不斷推廣,建立區域性、廣域網范圍的衛生醫療網絡要求日益強烈。
如何提高各醫療機構的診療和管理水平,提供醫療機構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之間的影像診斷和審核服務,實現醫療資源的有效、合理利用,實現醫療機構間的檢查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是當下醫改政策重點解決的問題。所以,如何有效地解決病人看病難、看病貴和提高診治效率等問題成為了衛生監管部門及區域各醫療機構的迫切需求。
二、解決方案
我司區域醫學影像信息平臺按國內外HL7/DICOM影像標準規范設計,采用三層架構信息安全保障體系,以大結構、大環保、大效率、大質量、大管理、大會診原則設計規劃,以滿足醫院對系統需求及與其他信息系統的集成和充分融合。
依托區域影像中心的建設,實現對能力相對較弱,無法獨立建設區域業務系統的區縣的數據集中存儲和協同業務流程再造,將該區域醫療機構均納入到醫學影像診斷平臺中來,將社區作為區域影像中心的遠程客戶端,真正實現全區域范圍的數據共享;同時完成對各級醫療機構業務的監控與管理,提高本地區衛生局的業務監管能力;本架構能最大限度地保證數據的安全性和數據的一致性,且能夠保證在與平臺中心端的網絡通信出現故障的時候,客戶端的影像檢查和診斷工作能夠正常進行:
三、建設方案
突破以醫院為主的系統服務應用模式,以病人為中心,達到數據集中存儲、在區域范圍內實時傳遞、共享訪問,數據統一集中調度管理、分散使用的目的,在此應用模式下,滿足各級醫院日常工作需要為前提,實現區域范圍內的檢查設備資源、診斷技術共享,同時具有遠程會診、輔助教學、科研、提高整體醫療水平的要求。
區域醫學影像信息平臺的設計要具有先進性、高效性、開放性、安全性、可靠性、擴展性、兼容性、強壯性和可維護性。
區域醫學影像信息平臺實現區域醫院建設全院級的PACS系統,實現院內PACS系統與HIS及其他相關系統之間的數據共享和交換。基于各全院級PACS,建設區域級影像系統,實現區域內各醫療機構之間的影像數據共享、調閱和利用,建立面向服務的信息技術平臺,促進區域內醫院內部和醫院之間的信息流通暢、實現醫療臨床信息的深層次利用,從而提高醫療服務和醫療管理的質量,并更好的為患者提供醫療服務。
華奕區域醫學影像信息平臺數據交換與共享平臺完全采用數據總線的模型,多層結構進行設計,支持相互容錯、自動負載均衡等高級功能,支持多種操作系統平臺和數據庫系統并存,保證數據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從總體架構上可以分為數據存儲系統、信息傳輸系統和用戶前置系統組成,如下圖。
平臺除了完成區域內診斷數據交換與共享功能之外,需要提供夸區域的查詢和共享服務,因此,需要與上、下級平臺實現互聯互通。如果所連接的上、下級平臺均為同為華奕數據交換與共享平以中,通過華奕的信息交換平臺,可以實現互縫連接,達到上下級平臺之間的數據交換與區域內的交換一樣的效率。
四、方案優勢
1) 實現數據資源大整合,統一規劃、統一建設,減少資金重復投入;
2) 統一業務和數據的標準與規范,實現數據的一致性,確保數據的交換與共享;
3) 實現數據區域內共享:影像數據和診斷結果能上傳的數據中心,也可以從數據中心獲得其他醫院的檢查數據;
4) 方便科研培訓:多種影像參考對比,且可進行影像處理,方便診斷,病理學統計,直接使用原始影像進行學術交流;
5) 實現對下級醫院的定向幫扶,促進醫療信息資源的深度整合;解決人才資源不足,提升基層影像診斷水平;
6) 有效地解決病人看病難、看病貴和提高診治效率等問題,進一步推動區域衛生信息平臺及分級診療信息化建設;
7) 經濟和環保效益:存儲介質和網絡為基礎,實現無膠片化,減少/排除膠片和相關費用,實現電子閱片/借片,倡導無膠片化、無紙化,以實際行動回應崇尚環保的健康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