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目背景
分級診療是合理配置醫療資源、促進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均等化的重要舉措,是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建立中國特色基本醫療衛生制度的重要內容,對于促進醫藥衛生事業長遠健康發展、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保障和改善民生具有重要意義。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和《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精神,指導各地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建設。立足我國經濟社會和醫藥衛生事業發展實際,遵循醫學科學規律,按照以人為本、群眾自愿、統籌城鄉、創新機制的原則,以提高基層醫療服務能力為重點,以常見病、多發病、慢性病分級診療為突破口,完善服務網絡、運行機制和激勵機制,引導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形成科學合理就醫秩序,逐步建立符合國情的分級診療制度,切實促進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公平可及。
二、解決方案
分級診療平臺做為醫改的信息化支撐,與區域衛生信息平臺、醫保、新農合、基層醫療衛生信息系統、各醫院信息系統等互聯互通,提供醫療一體化服務。整合信息資源和系統數據,實現上下聯動、統一管理。系統建設內容主要有醫療服務的遠程預約、雙向轉診、遠程診斷、遠程會診、遠程教育培訓、區域影像診斷平臺、區域檢驗中心,業務監管,以及公眾服務門戶等應用。
三、建設方案
1) 分級診療管理
建立三級、二級醫院能與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分工協作機制,逐步形成分級診療和雙向轉診。通過分診診療平臺可以優化分級就診流程改善縣市就診壓力,提高服務體驗。分級診療平臺實現分級雙向轉診,支持三級診療體系,可以進行門診、住院、檢查檢驗的向上向下轉診,實現基層醫療機構門診就診從預約、排隊叫號、分診等完整流程改造。
2) 遠程預約
建立遠程預約分級診療系統,在遠程預約系統上增加分級診療功能模塊,直接嵌入基層衛生信息平臺,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在進行接診時,無需切換平臺。居民到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首診,基層醫生通過首診遴選出患疑難雜癥或需手術進一步治療的病人,掛轉診醫院專家號,實現綠色上轉。基層首診后需要上轉并服從分級轉診指導的病人,由社區醫生為病人掛中轉平臺醫院預留門診號和住院床位。中轉平臺醫院對需要上轉的病人,掛三級接轉平臺醫院預留門診號和住院床位。
3) 雙向轉診
分級雙向轉診系統,醫生為患者在社區與大醫院之間進行雙向轉診的協同平臺,將醫療保險支付與分級醫療和雙向轉診掛鉤,為區域內患者提供雙向轉診服務,通過基層衛生機構代約門診、直接轉診、一卡通、取檢分離、預約大型檢查、遠程診斷、遠程會診等技術手段,讓患者在就近基層醫療機構即可享受大型醫療機構就醫的待遇。實現區域協作內部臨床醫技檢驗業務的高度協同、流程優化。同時節約患者轉院、預約等待的時間,優化就醫體驗。
4) 遠程會診
遠程會診利用區域醫療信息的互聯互通性,依托遠程會診系統及音視頻硬件的基礎建立市遠程會診中心。所有病史、檢查結果、治療經過等患者資料過程產物通過信息化手段上傳到遠程診斷平臺上,上級醫院組織專家為患者完成病歷分析、病情診斷,進一步確定治療方案的治療方式,真正做到小病不出鎮,大病不出縣。
5) 遠程影像診斷
遠程影像診斷系統提供了上級醫院醫生醫生為縣級、基層醫療機構進行遠程影像診斷的軟件平臺,該平臺覆蓋放射、超聲、內鏡、病理等多個科室,能緩解基層醫療機構現存的影像診斷醫生缺乏、診斷水平不足等問題,提高縣級、基層醫療機構的影像診斷質量,讓縣級、基層醫療機構患者享受到中心醫院的專業影像診斷服務。
6) 區域檢驗中心
區域檢驗中心實現對轄管區內的醫療機構的檢驗診斷和質控;同時也支持檢驗中心間轉檢。優化資源,降低成本,減少患者的重復檢查,在區域內實現檢驗結果互認等問題。
7) 遠程培訓教學
遠程培訓教學主要應用于政務外網環境下醫療機構間進行遠程培訓及教學活動。遠程教學符合國家醫療改革政策引導方向,有利于提高基層醫院的影像診斷服務水平,有利于提升基層醫院診斷醫生的業務水平。遠程培訓教學的開展,通過資料展示、音視頻、影像分析等各種手段,讓學員加深對培訓內容的了解。
8) 統計分析
通過系統的分析統計可以得出分級診療預約掛號量、分級診療申請量、醫療機構接診情況、轉診率分析、服務量分析等統計數據及情況分析。
四、方案優勢
1) 實現上下級醫院雙向轉診、轉檢、會診,實現臨床數據雙向流動;
2) 充分發揮上級醫院設備和技術優勢和下級醫療康復與地理位置優勢,形成“分級診療”落地,為老百姓在家門口就可享受高質量和低成本的服務;
3) 提供移動端、網頁端的入口,方便醫生隨時隨地進行轉診申請、電子病歷查看,無需安裝客戶端;
4) 解決下級醫院不具備相關設備的情況下開展對應的檢查業務,需要轉檢的需求;
5) 解決上級醫院資源共享、分級診療管理的問題;
6) 解決居民方便就醫問診的需求,增加醫院效益、提高醫療服務。